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研究

科普科幻产业聚焦“人类世”与“低碳”

发布时间:2021/11/12 来源:新华日报 发布者:黄强

元宇宙将给未来带来哪些改变?科普科幻中“人类世”与“双碳”战略有何联系?11月5日—6日,2021年江苏科技论坛之“人类世与低碳科普创作论坛”在南京举行。现场专家学者云集,为科普科幻产业发展建言献策,江苏科普科幻产业研究中心同时揭牌成立。论坛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共同主办。 

从科幻作品中寻求人类出路 

“我们对这个环境做出的每一分破坏,最后都会以某种形式反馈到我们身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幻作家陈楸帆在主旨报告《〈荒潮〉中的垃圾隐喻与人类世叙事》中指出,科幻文学为作家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道德立场、推断性为主的想象力以及沉浸式的代入感,用于更好地在人类世这个时间维度上进行叙事,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也能感受到生态灾难带来的震撼感,为利用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提前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创新性思路。 

“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暖的结论是明确的,气候变化引发了各种极端的天气现象和灾害现象,不仅有极地升温,也有气候反常下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副院长陈铁喜教授在《“双碳”战略的气候变化背景》报告中,从专业角度讲解了“双碳”战略与科普科幻中“人类世”的联系,以及如何从科幻作品中寻求人类的出路,突出了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姜礼福作了《像雾像雨又像风——美国气象小说里的中国》主旨报告,从大数据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国际环保话语中美方话语的特质,以及美方对中国这个不可忽视的环保力量的模糊态度——像雾像雨又像风。 

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民,从青年人的角度提出如何参与“碳达峰、碳中和”:“为了应对气候极端变化,阻止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国家提出了‘双碳’战略,更希望青年人可以有所作为,为防止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长三角科幻产业占全国总规模1/3 

论坛上,《长三角区域科幻产业报告》发布。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科幻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0年产业总产值达到186.57亿元,占全国科幻产业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元宇宙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展望,科幻产业将不仅仅只存于文化和科技行业,而是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科幻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付昌义表示,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推广,科幻产品一定会像手机一样深入千家万户。 

“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属性,一旦形成核心竞争力就会向周边其他产业辐射。”南京大学教授、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顾江作了《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报告,他认为,科普科幻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需要形成产业集群,拥有规模优势,进而打造出自己的IP。 

江苏科普科幻产业研究中心揭牌 

据了解,2019年南京先后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和中国十大科幻之城。江苏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发达的科技教育、活跃的创新能力以及一支优秀的科普科幻创作队伍。从文学之都到科幻之城,江苏已具备科普科幻产业发展的土壤。 

论坛上,江苏科普科幻产业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首家科普科幻产业研究机构。“中心的成立将为长三角区域科普科幻产业发展、双碳战略与科普科幻工作的结合提供产学研交流平台和专业学术支撑。”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蔡峰指出,中心能够积极发挥省科普作家协会政策咨询和科技智库的优势,对加强理论研究、推动科普科幻上下游产业联动有着重大意义。